当前位置: 首页 多党合作 建言献策
关于苏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时间:2007-09-29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

民进淮安市委

  近年来,全省各市都能全面把握、主动应对农业农村深刻变化,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战略部署,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工程,突出对外主攻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招商,对内推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强的好举措创新,对上积极开展产业化与基础设施等各类项目的争取,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苏北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土地因素。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最为突出的因素。一是由于农村一些政策的变化,使得农村土地有序流转进程放缓甚至受阻,制约着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由于上一轮农业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与畜禽规模养殖用地总体规划上的脱节,造成畜禽养殖用地规划落空,即使《畜牧法》中有畜禽规模养殖、养殖小区用地按照农业用地管理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争议,严重影响到畜禽规模养殖的发展。
    二、资金因素。一是由于农民的积累能力较弱,多数农民无力投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二是工商资本进入高效农业领域尚有许多体制性障碍,金融资本对现代高效农业支持不够。三是政策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导致使用效率不高、效益较低。
    三、主体因素。主要体现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规模大户与农民四个层面。一是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优惠政策落实仍难于到位,发展速度不快,带动农民的能力较弱,难以很快形成农民增收的支撑。二是各类合作组织的数量少,不够规范,组织程度低,对现代农业特有作用的发挥任重道远。三是有头脑、有资金、有实力的能人大户数量不多,对农户的示范带动能力较弱。四是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
    四、配套基础设施因素。这是当前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农业农村面上的水、电、路等通达工程建设与配套问题基本解决后,新建的设施化农业规模生产基地的水、电、路等配套条件极为简陋,急需改善,但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仅对农业生产设施本身给予一定补助,对投资额更大的相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关注不够、扶持很少。
    五、管理体制因素。一是尽快健全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财政支农资金的安排、管理与使用体制与机制问题。二是建立协调一致、高效快捷的管理体系问题,如生猪管理等。
    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把健全的现代农业政策支撑保护体系建设作为省委省政府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工作。(一)制订和实施支持高效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基地建设、品牌创建、科技创新等发展政策体系和措施。(二)整合各类支农资金与政策措施,坚持以审定的各县区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实行集中投入、连续扶持。(三)请省委省政府把解决设施化高效农业的用地问题作为当前破解高效农业规模化的瓶颈问题予以快速突破。(四)增加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解决新建的设施化农业规模生产基地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问题。
    二、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就全省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及地域分工看,苏北地区是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潜力希望所在,因此,省在发展规划、项目编制、资金安排等方面应给予最大限度的关注与最大力度的倾斜,努力增加省级投入,减少地方配套。
    三、把体制与机制创新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建立和完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机制、利益主体的合理分配机制、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效率机制、高效快捷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推动机制等,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活力与动力。
    四、积极探索不同区域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突破口与基本路径。按照苏南、苏中各市各选1个县(市、区),苏北各市各选2个县(市、区)的思路,在全省组织实施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重点县(市、区)工程,探索高效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基本路径,统筹扶持发展政策,更好地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促进全省现代高效农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