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凝心聚力促发展 民族团结一家亲
——浅析街西居委会少数民族和谐社区建设
时间:2019-07-02  来源:洪泽区委统战部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

街西居委会位于洪泽区西顺河镇北侧,是洪泽区唯一也是淮安市四个少数民族村之一,总面积3平方公里,总人口3312人,拥有少数民族3个(分别为回族、拉祜族、苗族,其中回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31%。

2000年以前,街西居委会债务高达200多万元,村民居住条件简陋,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常规的养殖业和种植业,精神文化活动和设施也较为缺乏。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街西居委会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村特色,在打造特色产业、传承民族文化、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做文章,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民族和谐工作成效显著。2016年,街西居委会集体经济收入超70万元,被洪泽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壮村工程”先进集体,获得江苏省民族团结和谐示范小康村称号。深入调研街西居委会少数民族和谐社区建设,剖析其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路径、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发展的意见建议,不仅能促进该居委会更好地发展,也能为淮安市其他四个少数民族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街西居委会少数民族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积极争取,实现精准帮扶。近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村帮扶力度不断加大,洪泽区通过积极向上对接,让一批少数民族帮扶项目顺利立项与落实。2000年,省民委把街西居委会定为省少数民族生产基地之一,投入扶贫资金10多万元,帮助发展青虾、螃蟹、鮰鱼养殖,目前该村已形成鮰鱼养殖300亩,螃蟹养殖500亩的规模,少数民族承包户每年平均增加收入1.6万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10万元;2005年,利用中央扶贫资金8万元,落实了种植甜玉米项目,形成了近300亩的特色产业种植基地;2007年,争取到中央扶贫资金8万元,在该地实施500亩莲藕种植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0万元,项目实现总产值100万元,纯收入52万元,让30户少数民族户每户平均增收1.7万元;2009年、2010年先后争取到中央扶贫资金20万元,发展肉牛养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年可出栏成品牛150头,年纯利润在30万元以上。从2014年6月起启动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投资1000万元(其中省民委投入350万元),建设回族元素鲜明的特色村寨和回民特色文化广场。这些项目的落地与实施,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街西民族居委会的深情厚意,拓宽了少数民族村对外联系的渠道,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深化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二)发展产业,增加经济收入。仓禀实而后知礼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无论是少数民族和谐社区建设,还是其他民族村的发展,坚实的经济基础是前提条件。面对曾经捉襟见肘的集体收入和渴望致富的乡亲,街西居委会两委一班人经过深入研究,一是不失时机招商引资。少数民族社区建设需要成品混凝土,居委会通过与浙江客商多次洽谈,最终引进华实搅拌站项目;西顺河镇地下芒硝资源丰富,企业钻井机械设备经常需要维修,居委会因势利导与山东客商刘总洽谈,成立了顺捷修井有限公司;西顺河镇企业较多,工程需挖掘施工大大增加,街西居委会顺势而为注册了大成机械和恒力机械有限公司……随着一批项目的落地,居委会每年实现税收返还30余万元。二是打破常规发展高效种植养殖。大力发展“三个基地”,即:“100亩白莲示范基地、200亩水生蔬菜基地和400亩水产养殖基地”,实现集体收入42万元。抓住千亩土地流转契机,成立洪泽洪文家庭农场,发展股份专业合作社。三是充分发挥回民传统的牛羊饲养加工优势。充分发挥回民传统的牛羊饲养、加工优势,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进行牛羊饲养和加工,其中以回民沙伟红为首的“沙家牛肉”一枝独秀,占领洪泽牛肉市场的“半壁江山”,热销南京、淮安等地,成为回民致富主导产业和重点工程。同时带动其他群众共同富裕,2017年实现居民人均收入近2万元。

(三)打造品牌,凸显民族特色。一是建设民族特色村片区。以民族风为主题,通过多种渠道先后向省民委争取资金500余万元,多次邀请省、市、区民委领导到居委会实地指导工作,就如何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提出宝贵意见。为了建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居委会不分昼夜做好20户的拆迁工作,清点树木近万棵,流转土地近30亩,通过多方努力,现已建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已入住49户。又建成民族特色村寨门楼、道路等配套设施。下一步将投入近千万元,建设民族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打造“民族特色餐饮一条街”。二是发展牡丹特色产业。为推动地区产业升级转型,拉动餐饮业、旅游业发展,有效地解决群众就业和致富增收问题,在西顺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街西居委会着力打造牡丹园片区。该项目占地面积100余亩,分二期工程完成:一期占地100亩,总投资约200多万元,主要栽培观赏牡丹、观赏芍药、牡丹树、精品油用牡丹等。参加入股群众29人,其中党员10人。同时打造牡丹园党建教育展示馆,投资100多万元,占地1000多平方。二期主要完成亭廊、区径小道、山坡、水景、门楼、栅栏、展示馆、暖房、客服中心、销售中心、摄影台等。同时,配套绿化种植月季、芍药、菊花、柳树、香樟、槐树、桂花等花卉。牡丹园建成以后,预计每年花期游客可达上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100万元。可举办赏花节、婚纱摄影、赏花相亲等活动,辅以场地租赁和广告收入。除观赏效益外,借用牡丹花期,举办牡丹节和牡丹花会,以花为媒,为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洽谈贸易都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多措并举,完善为民服务。一是落实民族政策,加大对民族村发展的扶持力度。落实民族优惠政策,按时发放相关补贴和帮扶资金。全力做到:政治上关注少数民族居民。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选举中考虑少数民族的占比,还安排一名少数民族人员参加村“两委”分工。经济上扶持大户发展。对愿意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当地就业人员,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给与资金技术支持,以此提高富余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生活上关心少数民族居民。镇各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资金时,重点向民族村倾斜;在项目立项、开发、推广等方面优先考虑民族村。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为民服务功能。加大对居委会内部道路建设,保证户户门前都是水泥路;结合环境全域整治和“263”专项整治工程加大全居委会环境治理力度,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投入30万元建设民族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少数民族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正在建设少数民族富民培训中心,包括少数民族议事厅、综合培训中心、电子商务展示中心、少数民族展示馆、文体活动室等。三是加强文化载体建设,以寓教于乐带动居民素质提高。组建有少数民族居民参加的俏牡丹民族艺术团,在表演具有民族特色节目的同时,还以“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为主题进行家风家训宣传;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带到群众身边,目前已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

(五)人技双防,织密安全网络。村居和社区的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治安环境密切相关。为提高村民的安全感,利用洪泽打造智慧城市的契机,街西居委会少数民族社区建设纳入全区智慧技防体系,所有少数民族村民家庭都安装了监控设施,实现了技防监控“全覆盖”。成立监控值守队伍,实行五班三运转,按照时间节点对重点区域和部位开展针对性视频巡逻,24小时不间断,提高视频预警、现场取证和发现犯罪能力,切实加强对社会面的控制,人技互补,强力威慑犯罪。实施“民眼”技防入户工程,把视频监控信号通过安全网络连到数字电视,为邻里守望、联防互助注入技防元素,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同步开发警务移动应用APP,民警通过手机可直接进行警情处置、调看社会面监控,实时掌控治安状况,为巡逻防控、案件侦查、移动办公提供有力支撑。健全完善视频监控图像授权应用、安全应用等管理制度,小区内治安防范、寻人寻物、市政设施巡查等职能嵌入网格化服务中心,真正把技防触角延展到网格化治理的神经末梢,以“小网格”促进“大平安”。

二、街西居委会少数民族和谐社区建设的有益经验

街西居委会少数民族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证明,民族工作的核心是团结,主线是发展,要义是特色,宗旨是服务,目的是稳定。

一是落实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深入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认真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加大争取帮扶力度,形成少数民族与汉族群众和睦相处、携手并进的良好局面。

二是带动发展致富。针对当地少数民族部分村民思想保守、怕冒风险、缺乏市场意识的特点,积极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介绍经验,灌输理念,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同时,居委会积极谋划发展思路,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发展高效种植养殖等,带动少数民族村民致富,为他们树立信心、鼓舞士气。

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采取保护、修缮、改造等方式,形成有民族特色和汉风特色的“一纵两横”传统建筑群落。保护、恢复或新建具有民族特色的门楼、牌楼等建筑,注重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突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多重效益,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富民增收,打造“一村一品”。

四是增强服务能力。注重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管理民族内部事务、推动民族团结方面的优势。加大对道路、饮水安全、信息、文化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力度,不断推进绿色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以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政策法规、文明风尚的宣传,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提升治安水平。增强社区人防、技防力量,安装视频监控设施,成立值班巡逻队伍,建立视频监控维管快速反应机制、人防技防互补机制和图像研判、指挥处置一体化运作机制,广泛宣传,增强社区群众治安防范意识,实现群防共治,打造和谐、平安的居住环境,提升少数民族村民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

三、街西居委会少数民族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不足

尽管街西居委会少数民族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居委会两委班子年龄结构老化、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偏少、少数民族村建设缺乏专项总体规划、部分种养经营大户单打独斗规模效益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其他少数民族村发展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街西居委会的“个性”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居委会两委班子年龄老化。目前,街西居委会共有八名班子成员,最大的今年53岁,最小的40岁,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年龄结构偏大。虽然两委班子成员都是长期工作实践中深得群众信任选出的致富带头人,他们有思想、有路子,但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且工作激情和闯劲不如年轻干部,需要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从后备干部中挑选几个政治品德优、群众口碑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现有居委会干部队伍中。

(二)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偏少。街西居委会少数民族村民占总人口的31%,但八名居委会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仅有1名(马云顺,1967年出生,回族人,党员,在班子分工中负责民族宗教和治调工作),占居委会干部总人数的12.5%,与少数民族村民占比不相符。目前,街西居委会已有70%的少数民族村民与汉族村民进行了通婚,随着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深,需要更多的少数民族干部加入到村民自治中来。

(三)少数民族村建设缺乏专项总体规划。虽然街西居委会特色牡丹园、民族特色村片区等项目都有各自的建设规划,但都较为“分散”,没有形成街西居委会少数民族村建设专项总体规划。尤其是西顺河镇正在已经获评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中国乡村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休闲渔业旅游魅力镇等诸多荣誉,正在打造渔家风情旅游特色镇,街西居委会应抢抓机遇,在积极融入西顺河镇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个性化”的总体发展规划。

(四)部分种养经营大户单打独斗规模效益不佳。目前,街西居委会少数民族村民中除以回民沙伟红为代表的沙氏牛肉形成了较大规模效益外,其他种养经营大户规模效益均不明显。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未能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地整合土地、技术、资金等各种资源,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社,达到合作共赢。

四、街西居委会少数民族和谐社区建设建议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街西居委会少数民族和谐社区建设成效初显,随着民族特色餐饮一条街、民族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民族小区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等项目的实施,少数民族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进一步提升。当前,洪泽正聚力打造现代化湖滨生态旅游新城,西顺河镇作为洪泽的三大特色乡镇之一,也明确了打造渔家风情镇的特色品牌。街西居委会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如果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繁荣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整合各项资源,重点谋划“怎样发挥少数民族特色,加快旅游发展”,不仅能够推动居委会建设更高质量的少数民族和谐社区,也能带动当地经济转型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一)加强居委会两委班子建设。目前,街西居委会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程度均在高中及以上,综合素质较好,需逐步解决年龄结构偏大问题以及少数民族干部比例较低问题。当前,要重点通过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两委班子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适应能力、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处置能力以及新时代新形势下推动民族团结发展的能力。

(二)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策应打造民族特色街区,彰显回民特色文化,打造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做强清真餐饮文化,力争将街西居委会特色村打造成中国民族特色村。保护和打造“回族婚庆”、“柳编技艺”等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培养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乡土文化能人,组织传承人定期不定期开展原生态文化宣传和教授工作。

(三)整合资源最佳组合半径。拓展民族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最佳组合半径,统筹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让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壮大。通过举办“开斋节”、“牡丹节”等民俗传统文化节日,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有效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民族文化产业成为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

(四)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真梳理居委会现有资源,加大对营门口组300亩农田稻虾养殖基地、烈士陵园北100亩牡丹园基地、狄小圩荷藕、芡实水生蔬菜基地等“三个基地”的管理,使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辐射功能。同时,指导种养经营大户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建设西顺河小花生、西顺河粉丝、草鸡蛋等专业合作社,实现更大规模效益,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五)完善村部为民服务功能。加强村级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文体活动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民族特色社区服务中心和占地近3000平米的回民特色公墓。对现有的回民特色小区进行绿化、亮化,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用好“民事代办”服务窗口,实行“全程代理”服务模式,受理群众的代办事项。认真排查少数民族领域不稳定因素,妥善处理各种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保持民族领域的社会稳定。

(六)依托资源发展商贸旅游。街西居委会回民较多,依托回民群居的地源优势,已经集中开发了特色小区和特色餐饮,与牡丹园、特色街相衔接,形成了一定规模效应。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居委会临街靠水的地缘优势,临街可以作为发展商贸、电子商务和旅游的特色资源;靠水,能让街西重点在水产、水生资源和水上旅游走出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