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以中华优秀文化串起县域统战工作之魂
——关于新时期县域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7-02  来源:涟水县委统战部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精神血脉,是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精神纽带,是培育民族品格的精神基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强盛起来,很大程度上要看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有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伟大的民族凝聚力,而这个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来自于通过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因此,弘扬中华文化对于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凝聚社会各族各界的力量就具有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通过中华优秀文化来不断增强爱国统一战线的凝聚力、向心力,运用文化的力量,来“以文感人、以文引人、以文化人”,把这作为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谱写一曲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新篇章。

一、从县级层面,通过挖掘深厚文化,举办重大活动,引全球目光聚焦涟水

1、“举乡贤、话乡情、兴乡业”,让“乡贤文化”汇聚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磅礴力量。

涟水素有“安东出才子”的美誉,县内外涟水乡贤人数多、层次高,活动面广、影响力大,已成为家乡最闪亮的名片、最宝贵的资源、最骄傲的资本。2018年7月,涟水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谋划,要求全县上下解放思想谋新篇,跨越赶超争进位,以高质量发展决胜高水平小康,让干在涟水的人更有成就感,让走出涟水的人更有自豪感。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广大干群的埋头苦干,更需要广大乡贤的和衷共济,争当家乡发展的引领者、文明风尚的传播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基层组织的监督者,把乡音汇聚成推动涟水发展的时代强音,把乡愁固化成推动涟水发展的情感纽带,把乡情浓缩成推动涟水发展的强大能量,共同创造涟水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一块涟水鸡糕,一盘安东萝卜干,一杯今世缘美酒……品尝的是亲情,咀嚼的是乡愁。能仁寺、状元桥、古淮河……留存的是积淀,期冀的是梦圆。涟水是《红日》升起的地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留名青史,才俊贤达英雄辈出!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乡贤文化,激发情感共鸣,汇聚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磅礴力量,2018年9月22日下午,我县在涟水大剧院隆重举行“举乡贤•话乡情•兴乡业”活动现场交流会,众多乡贤齐聚涟水共画发展同心圆。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马绍孟、国家农科院原院长翟虎渠、中央办公厅老干局原局长徐中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原主任设计师刘建同等部分乡贤回归故里。众多乡贤参观了“记忆·涟水”老照片展。从摄于民国21年的一帆河旧照到能仁寺旧照,从1956年7月1日《涟水报》创刊号到计划经济时代的百货大楼时装柜……一幅幅充满岁月沧桑感的老照片,不仅真实反映了涟水这片热土的历史变迁,也唤起了大家存封的记忆,让回归故土的乡贤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每一幅老照片的背后都承载着涟水的历史发展脉络,每一幅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都激发着人们的恋乡情结。如今,乡贤文化已深深融入全县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推进之中,全县上下敬贤、重贤、思贤、学贤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乡贤回归、建设家乡,收获满满。

2、“走进阿累,牵手阅读”,阿累读书节,让四海读书人齐聚涟水。

阿累,是《一面》的作者,岳麓书院创办人,涟水人,他热爱家乡、心系家乡,勤奋读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我县通过挖掘阿累身上闪亮的文化之光,会聚海内外读书人齐聚涟水。2018年10月27日,“走进阿累,牵手阅读”2018阿累读书节大型读书会暨“一面之缘”全球征稿颁奖典礼在我县大剧院举行。读书会从视频短剧到现场访谈,再到课本剧《一面》以及集体诵读和全球征稿颁奖,一个比一个酷炫精彩,一个比一个激动人心。整个读书会以“书院·一面之缘天下知”、“乡缘·念念不忘盐河水”、“有缘·共邀四海读书人”三个篇章贯穿。阿累的女儿朱棱、岳麓书院原党委书记方植林以及《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张扬现场讲述阿累读书的故事。“一面之缘”征稿获奖作者遍及全球。如今,阿累读书会已举办两届,以书会友,以文生情,大大的培育了海外友好力量。通过讲好涟水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加强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极大的展示了涟水形象。

3、“让爱飞扬”夏令营,成为连接香港--涟水两地的桥梁,让香港青少年认同祖国。

郑梁梅学校是涟水籍香港人士郑兆财先生投资兴办的,我县利用这一资源,积极开展统战工作。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让爱飞扬——香港、涟水两地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每年暑假,都有约100余名香港以及来自祖国内地的青少年来到郑梁梅学校,与我县青少年举行为期一周的联欢,两地青少年共同活动、共同生活。与此同时,我们还抓住机会组织香港青少年看涟水,请他们品尝涟水特产,举办“同根同源中华情”系列活动,促进他们对祖国的文化认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从乡镇层面,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全面推进“一乡镇一特色”统战品牌创建工作

1、以革命文化感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四信”教育实践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广大统战成员增强政治认同、强化“四个意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涟城镇以“涟水保卫战”纪念馆、高沟镇以“高杨战役纪念碑”、成集镇以“小延安”、东胡集镇以“抗日第一枪”等为阵地,定期组织统战成员参观,追溯红色记忆,感受红色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2、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统战品牌。义兴镇以“孝义”得名,在所有善行中,孝字当首,而义兴,正因义而兴。该镇党委政府积极打造“孝义文化”,以孝义作为一种文化品牌,让孝义文化成为引领发展的一面旗帜。该镇紧扣“两聚一高”,紧盯“两大目标”,以创建生态孝义门户小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乡村为抓手,奋力做好“富民强镇”大文章。在“孝义”精神引领下,该镇非公企业与党委政府“思想上同心、立场上同向、行动上同频”,从被服务者向服务者转变,积极投身到富民强镇的大浪潮中,争做建设全面小康的“主力军”。年初,该镇民营企业家自发成立义兴镇企业公益联盟协会,并设立温暖基金,捐款共达50余万元,为推动家乡慈善公益事业贡献了强大力量。唐集镇抓住海外乡贤多的优势,成立“海外关爱协会”,众多乡贤慷慨解囊,扶弱济困,助力镇域经济发展。前进镇在马圩村成立乡贤理事会,整理原国民党“八大老”之一的马树礼资料,为其建立陈列室,吸引其后人前来祭祖。南集镇在稽安墓地址树立稽安塑像,建立广场,吸引海内外众多人士前来祭拜。黄营乡针对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开展统战工作,通过举办“民族大团结”活动,增进中华儿女的民族团结情怀。红窑镇积极支持返乡人员创办“金鸡坨生态农庄”,大量展示极富农家色彩的农根文化。

3、以丰富多彩的统战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联情联谊,增强统战团体的凝聚力,增进中华儿女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情感认同。县经济开发区针对台资企业多的特点,以“血浓于水”、“和为贵”、“两岸一家亲”为理念,开展两岸书画展、两岸共赏月、两岸同唱一首歌等联谊活动,打造两岸共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础。徐集乡双码村为在外乡贤建造书画工作室,定期要求乡贤回家开展活动,期间还邀请外地书画家前来写生书画,以书画为桥梁凝聚人心。

三、从统战部门层面,积极打造统战文化阵地,组织引导统战成员投身统战文化建设,在参与中增强成就感、自豪感和同心力。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联合举办“统一战线‘我这40年’征文”活动,全县130多名统一战线成员踊跃参加活动,体现了统战成员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立“三味书咖”,通过读书、品茶等温馨活动,将100余名党外知识分子会员团结、凝聚在一起。县新的社会阶层联合会成立“新馨沙龙”,举办“秋色浓·秋韵美——2018涟水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秋季笔会”以及“职场礼仪、茶礼人生”公益讲座、“共读一本好书”读书会、“好家风成就好人生”讲堂等一系列活动,使零散的个体变成凝聚在一起的整体,并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队伍。县侨联在涟水广播电台开通“侨界之声”,建立“侨界之家”,通过开展以茶会友、谈心交流等富有特色的活动,凝聚团结、关心服务侨界人士,使“侨界之家”成为吸引和发挥侨界人士积极作用的一个重要阵地。

总之,近年来,我县以统战文化品牌为平台,聚焦大统战、大文化两大视角。以文化人,以文联情,以文聚友,既服务了中心工作,体现了同心同行,又充分发挥了人才优势,汇聚了统战人才的智慧和力量,为县域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